大會還安排了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參觀及智能網聯汽車試乘體驗,上海汽車集團、蔚來汽車、聯創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上海航天無線電設備研究所將展示其先進的無人駕駛技術及自動駕駛領域的最新科技產品。
除此之外,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從接近上海市政府人士處了解到,上海市國際汽車城和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無人駕駛汽車上路在上海實現的可能性。
據了解,無人駕駛汽車的上路相關政策,目前正由工信部、交通部和公安部在聯合推動中。在國家發改委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加快建立智能汽車測試方法和評價體系,選擇高速公路實際路段和特定園區,按規定條件開展智能汽車實際道路測試。”
早在2016年1月,在上海國際汽車城提議下,國家有關部門和上海相關部門,就已經積極進入到無人駕駛路試首個示范區的研究中。
無人駕駛汽車上路需要成熟的條件,除了汽車企業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還需要上路企業和產品的準入、大量的前期測試、相關試駕人員的培訓以及上路后的保險等各類規范的制定。
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是個系統的工程。目前,從無人駕駛上路試點地區來看,上海是我國目前最具備無人駕駛上路測試條件的城市。無人駕駛要上路,首先需要完成在封閉測試空間中的測試。目前,上海是國內唯一一個具備封閉測試條件的城市。
早在去年6月7日,上海就建成了國內首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封閉測試區(下稱“封閉測試區”)。在封閉測試區,車企有機會在模擬100種復雜道路狀況下進行測試。
封閉測試區模擬的道路狀況采集到數據,最終確定該產品是否能夠上路。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一輛車要達到上路測試的標準,首先要通過5000公里模擬測試數據的收集。
當然,無人駕駛車輛要上路,還要達到專業試車手準入、道路公共實施完善、無人駕駛保險等一系列準入法規。
種種跡象表明,國家相關部門也在積極推動中,在國家發改委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國家發改委已啟動國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起草工作,將明確未來一個時期我國智能汽車發展的戰略方向、發展目標、主要路徑、重點任務、保障措施,使其成為引領我國智能汽車發展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并在戰略中提出近期行動計劃,確保戰略盡早啟動、有序實施。
我國汽車企業也已經有了上路測試的強烈愿望。目前,僅僅進入封閉測試區的汽車有20款車,包括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的途安、凌渡、清華大學和長安帶來的CS75,同濟大學和上汽集團帶來的榮威e50和MG AS21,沃爾沃集團的XC90,通用中國的凱迪拉克ATS-L、雪佛蘭Volt等。就自主品牌而言,長安無人駕駛汽車已醞釀上路;北汽無人駕駛車在北京車展亮相;吉利將在兩到三年內推出沃爾沃自動駕駛量產車;上汽未來10年實現全環境自動駕駛;長城“十三五”末將推出高速公路自動駕駛車。
2017年是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落地,訂單放量的關鍵之年,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產業鏈將進入快速有序發展階段,利好產業鏈核心公司。由于智能網聯汽車只有在一定滲透率的基礎上才能發揮效果,待技術成熟后,技術的普及有望得到政策上的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市場有望達每年千億市場規模。